超级石化推荐:2024年中国石化市场展望(附15个新增项目)!
2024-05-20 16:44:36
2024年,随着内外市场形势好转,预计国内三大合成材料消费增速将达4%左右,较上年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年去库存周期的结束,以及国内CPI的回升,下游补库存预期不断增强,预计将利好包括纺服在内的行业消费增长。加上自2024年起,国内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投入加大,国内部分基建需求有望回升。在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指引下,国内汽车、设备等部分存量消费也将释放。但国内出口及房地产行业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对国内消费复苏仍将有负向拉动作用。
2023年以来,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对华供应链“脱钩”的举措,2023年我国出口额(美元计)较上年下降了4.6%左右,这是近年来首次转负。预计2024年,随着全球通胀水平下降,外需形势整体好转的情况下,国内出口有望恢复,预计全年国内出口额将增长1.5%左右。但传统纺织、塑料制品等与石化行业紧密相关的产品出口仍面临着包括东南亚、印度等市场的竞争,出口恢复情况将远不及整体出口恢复情况,预计对当年国内石化产品消费贡献将十分微弱。
2024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调整仍未结束。预计2024年地产投资、建设、销售等将继续下滑,房地产行业对石化产品消费的整体贡献依然为负,将继续影响包括管材料、型材、减水剂、保温材料等石化材料的需求复苏,对相关产品在该领域的消费影响预计可达2~3个百分点。
2024年,预计国内新增乙烯产能515万吨/年左右,远低于此前高峰时期的700万吨/年的新增规模,国内乙烯自给率(产量/当量消费,下同)增至72%左右;国内新增丙烯产能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125万吨/年,国内丙烯自给率因此大幅跃升至97%,国内丙烯产业真正意义上进入全面过剩时代。受此影响,预计2024年国内聚乙烯较聚丙烯价差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均聚聚丙烯产品将面临更为艰难的出路,而包括环氧丙烷、丙烯腈在内的丙烯链产品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
注:CTO 煤制烯烃;PDH 丙烷脱氢;DCC 催化裂解;FCC 催化裂化
2024年,随着基本面的好转,预计国内石化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绝大多数石化产品价格将小幅走高,在油价80美元/桶的水平下,预计国内石化产品价格整体涨幅在3%左右。化工行业也有望实现利润水平的进一步修复,特别是随着国内芳烃产业链新增产能的间歇性放缓,将更加有利于国内PX、纯苯等芳烃产品利润的上行。预计国内聚烯烃产业链仍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即便是新增有效产能不及往年的聚乙烯,存量产能负荷提升也面临着潜在供应冲击,预计全年仅能实现盈亏基本平衡;聚丙烯则面临着亏损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合成橡胶产业链虽然依然能保持盈利,但随着国内汽车产销降温,以及国内新增64万吨/年合成橡胶的供应压力下,预计产业链盈利将较上年有所收窄。
从各路线的表现来看,虽然遭受巴拿马运河拥堵导致的运费上涨,但预计国内乙烷裂解仍将是最具竞争力的路线,成本优势较传统石脑油裂解装置可高达1000元/吨以上;而丙烷价格在大量PDH新增需求面前,预计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导致国内大量新建PDH装置面临投产时间延后,开工负荷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在油价80美元/桶的预期下,国内煤制烯烃路线盈利较上年有所好转,但由于其C3产业链份额较高,其好转幅度可能不及仍面临亏损挑战的裂解装置的好转幅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石脑油产量7838万吨,同比增长24.8%;石脑油进口1271万吨,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较上大幅上涨35%。海南乙烯投产以及海南芳烃装置重启都带来大量的石脑油直接需求。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炼厂化工轻油的收益都要差于成品油,导致许多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石脑油也是靠着成品油调和和重整汽油的需求支撑了除新增化工项目外全年的消费表现。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山东地区部分地炼企业着手建设轻烃综合利用装置,这些装置也采用石脑油作为主要原料,这将进一步抽紧原本外销的石脑油资源,造成国内石脑油进口规模加速增长。
2024年,虽然山东裕龙岛和大榭石化将带来240万吨左右的石脑油产量增量,但其仍需供应自身下游化工装置消耗,同时国内还有天津南港等原料紧缺的化工项目投产,加上行业增产芳烃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2024年国内石脑油缺口仍将在1300万吨上下。随着国内拥有石脑油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增至8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大量石化项目的二期装置上马,预计国内石脑油进口规模或将在未来几年内逼近2000万吨大关。从供需关系上看,国内油转化的需求格外凸显;但从效益上看,国内油转化面临着化工不赚钱、油品赚钱的矛盾与纠结。
2024年石化,地缘政治风险再度笼罩全球石化市场,补库存和购买力提升带来的消费复苏,仍难以消化连续数年的产能扩张;短暂的新增产能放缓,也无法让企业出清低效产能的步伐减慢。国内石化行业也将在产业复苏不同步、产业链分化加剧、路线盈利落差加大、行业转型的矛盾与纠结中,艰难调整预期和心态,以更缓慢的步伐走出未来几年的困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